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213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北苏鲁经历超高压变质的花岗片麻岩中零星分布着一些变质表壳岩包体或者残片,通常称之为荆山群。北苏鲁荆山群的年代学特征以及构造亲缘性仍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威海市郊和海阳所附近的荆山群露头,有脉状变质辉长岩侵入到荆山群岩系中。对上述两处变质辉长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照片、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Th/U比值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均为岩浆锆石,部分岩浆锆石具有弱发光效应和岩浆韵律环带的核部、以及被改造的强发光效应的边部,但未见新生的变质锆石。未被改造的岩浆锆石微区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威海市郊变辉长岩(S4-2)的~(207)Pb/~(206)Pb年龄值变化范围是1831~196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870±34 Ma(MSWD=0.6);海阳所变辉长岩(H3)中绝大部分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值变化范围是1769~188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839±37 Ma(MSWD=0.5),两件样品共同记录了一致的ca.1.85 Ga岩浆事件。另外,海阳所变辉长岩中3颗捕获的岩浆锆石分别测得ca.2.9 Ga、ca.2.3 Ga和ca.2.1 Ga等三组~(207)Pb/~(206)Pb年龄。两件样品ca.1.85 Ga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其ε_(Hf)(t)=-6.1~-10.7,t_(DM2)=2.74~2.98 Ga,捕获ca.2.1 Ga和ca.2.9 Ga锆石的ε_(Hf)(t)值和t_(DM2)年龄分别是-1.9和2.7 Ga、-4.8和3.5 Ga。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表明,北苏鲁两处变辉长岩记录的岩浆事件与胶北前寒武纪陆壳的多期演化历史一致,变辉长岩及其围岩荆山群可能是源自胶北的外来地质体。  相似文献   
992.
鲁东晚中生代热隆-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理清山东省鲁东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的关系及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本文综合分析了晚中生代侵入岩的空间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和序列、地球化学演化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等。研究表明:该区侵入岩由侏罗纪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白垩纪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白垩纪深源花岗岩和白垩纪脉岩组成,并且从早期到晚期,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由高钾钙碱性系列向橄榄安粗岩系列演化,微量元素由高Ba、Sr花岗岩向低Ba、Sr花岗岩演化,稀土元素由无或弱正铕异常向显著负铕异常演化,岩浆岩成因由S型向I型、A型演化。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复杂的岩浆岩类型指示了剧烈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认为鲁东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强烈的拉张构造环境,其在140~110 Ma期间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同时发生了强烈的地壳隆升事件。通过对断陷盆地、火山活动、变质核杂岩和断层系统的类型、性质、控制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它们是大规模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伸展构造的活动时间为130~98 Ma。进一步分析表明,鲁东地区的白垩纪构造-岩浆组合构成了热隆-伸展构造,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与燕山运动主变形时期(岩石圈增厚)后续效应的产物,岩石圈拆沉、地壳减薄和克拉通破坏是引起早白垩世热隆-伸展构造的根本原因,热隆-伸展构造为胶东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3.
赣南九龙嶂火山盆地铀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龙嶂火山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安远热隆的西部,面积120余km2,盆地基底为元古代变质岩,盖层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火山岩系.在盆地边缘火山岩中分布3个铀矿点或矿化点.其中银坑山矿点受发育于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的近SN向碎裂带控制.盆地基底岩石碱交代蚀变明显,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构造与区域线性构造交接复合并形成派生构造,使盆地具有良好的铀矿形成的源-运-聚条件.盆地南(东)部银坑山一带是找矿方向和勘查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994.
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及重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宋谢炎 《矿床地质》2019,38(4):699-710
20世纪90年代,岩浆通道成矿模型的提出为岩浆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但对成矿机制和找矿标志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2000年以来,不同学者从岩浆通道形成的构造因素,外来硫加入的方式和控制因素,硫化物熔离、运移和沉降的热力学条件及动力学机制,区域找矿标志等方面对岩浆通道成矿机理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最近的研究发现,原来建立在热力学平衡假设基础上的一些认识需要纠正,硫化物熔离的化学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流体动力学状态对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玄武岩铂族元素亏损的形成机制和找矿意义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5.
孙守亮  李永飞  孙鹏  张涛 《地质论评》2019,65(Z1):175-176
正盆地中的岩浆活动不仅给盆地沉积物带来巨大能量,还会造成局部地温场、压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这正是有机质生烃演化和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因素。烃源岩中火山活动模式的建立可以深入探讨烃源岩与火山活动的内在联系,为岩浆岩发育区油气形成和勘探提供更多的地质依据(王民,2010)。  相似文献   
996.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变泥质岩的逆时针P-T-t轨迹与构造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代表岩浆弧的中-下地壳,是研究岩浆弧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理想载体。本文对冈底斯弧东段布久地区的变泥质岩,即石榴石夕线石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岩石学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片岩由黑云母、白云母、石榴石、夕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钛铁矿、金红石组成,含或不含蓝晶石,经历了早期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与部分熔融,变质温压条件为~7kbar和~770℃,中期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与深熔作用,变质温压条件为~10. 5kbar和~775℃,以及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与熔体结晶作用,退变质温压条件为~7. 5kbar和~705℃,具有逆时针型的变质作用P-T-t轨迹。本文和现有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的早期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与部分熔融发生在~70Ma,后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与深熔发生在50~45M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与熔体结晶开始于45Ma,持续到25Ma。大体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地壳加热与加厚,以及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缩短与加厚是冈底斯弧表壳岩在晚中生代至早新生代被埋藏到下地壳,经历长期持续高温、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构造机制,而加厚岩石圈地幔在渐新世的拆沉导致了岩浆弧加厚下地壳的折返。  相似文献   
997.
A great number of magmatic Cu-Ni deposits(including Kalatongke in Xinjiang and Hongqiling in Jilin) are distributed over a distance of almost 3000 km across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from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in the west, to Jilin in eastern China in the east. These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a range of magmatic episodes from the Devonian to the Triassic. Significant magmatic Cu-Ni-Co-PGE deposits were formed from the Devonian period in the Nalati arc(e.g. Jingbulake Cu-Ni in Xinjiang), Carboniferous period in the Puerjin-Ertai arc(e.g. Kalatongke Cu-Ni-Co-PGE in Xinjiang), Carboniferous period in the Dananhu-Touquan arc(e.g. Huangshandong, Xiangshan and Tulaergen in estern Tianshan, Xinjiang) to Triassic period in the Hulan arc(e.g. Hongqiling Cu-Ni in Jilin). In addition to the overall tectonic, geologic and distribution of magmatic Cu-Ni deposits in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the metallogenic setting, deposit geology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deposit mentioned above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Geochronologic data of Cu-Ni deposits indicate that, from west to east, the metallogenic ages in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changed with time, namely, from the Late Caledonian(~440 Ma), through the Late Hercynian(300–265 Ma) to the Late Indosinian(225–200 Ma). Such variation could reflect a gradual scissor type closure of the paleo Asian ocean between the Siberia Craton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west to east.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额尔古纳八卡地区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八卡区内5个代表性的酸性侵入岩体中的锆石大部分为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岩浆作用集中于3个阶段。其包括:1)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正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798 Ma±6 Ma,其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有关;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岩浆活动,岩石年龄介于238~267 Ma,结合花岗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环境;3)花岗岩的138 Ma±1 Ma、137 Ma±2 Ma岩体年龄显示了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存在,该岩浆事件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岩浆岩冷缩裂隙形成机制、类型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冷缩裂隙是岩浆岩原生裂隙的重要类型。以往多学科、多角度的节理及裂隙研究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该类节理,取得了丰富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在冷缩裂隙的特点、形成机理、分类、裂隙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成矿作用特点等方面系统性尚显不足,认识尚有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机制和制约因素下岩浆冷缩裂隙的形成规律、裂隙类型,以及发育特点、裂隙(系统)规模和成矿作用特点等的探讨,分析不同裂隙类型的成矿作用特征,构建受体冷缩裂隙控制的斑岩型矿床的容矿裂隙概念模型,讨论其网状裂隙系统的裂隙特征、网状裂隙系统与斑岩的空间关系及其成矿作用和特点,较系统地归纳了岩浆冷缩裂隙的特点,丰富了斑岩型矿床的研究方法,对该类型矿床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拾金坡—金场沟金成矿带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已发现金矿化线索38处,中小型金矿床9处,均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主要成矿类型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是成矿带最主要的成矿类型。优选拾金坡金矿床和金场沟金矿床作为拾金坡式金矿的典型矿床,通过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建立了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式。成矿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促进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明确该成矿带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